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

依賴瀉藥 愈食愈傷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上周發表的調查顯示,逾三成女士不是每天排便,超過四成出現一至兩種排便不暢順的情况。
受便秘困擾,不少人選擇用有通便成分的成藥或補充劑,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其實治標不治本,不但減低腸道吸收水分和營養的能力,長期使用更會令腸道出現依靠,劑量愈用愈重。香港大學結直腸外科副教授潘冬松亦提醒,長期便秘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所以不要胡亂自行服用瀉藥,必須找醫生詳細檢查。
長期便秘或腸癌徵兆
長期便秘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潘冬松教授指出,最擔心就是腸癌,因惡性腫瘤阻塞腸道引起便秘。另外,礦物質鉀和鈣失衡、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一些藥物副作用,如抗抑鬱藥,都會出現便秘;還有可能是由一些罕見的疾病引致,如﹕先天性大腸蠕動功能緩慢、盆腔肌肉不協調。「最重要是找出便秘的原因。」
副作用﹕胃腸氣脹腹痛
不少受便秘困擾的人士,都會嘗試購買通便產品以幫助排便。潘教授指出,坊間的通便藥甚至減肥藥,可能有瀉藥成分,而不同成分的瀉藥會有不同副作用,使用前必須注意成分。常見的瀉藥包括下列三種成分﹕
纖維粉﹕有效增加大便體積,增強腸臟蠕動,但必須飲用充足水分,否則造成腸道阻塞
乳果糖﹕增加大腸內的水分,令糞便體積增大的同時軟化,容易排出;但腸內會產生氣體,引致胃腸氣脹
刺激腸道蠕動的藥物﹕如番瀉葉,直接刺激腸道令患者產生便意;但刺激劑較易引起腹痛,甚至絞痛
造成依賴 削弱腸道功能
「無論哪一種瀉藥,都不宜長期使用,否則會造成依賴,要逐漸加大的劑量才解決問題,嚴重可能失去效用。」潘教授建議,長期受便秘困擾,應先找醫生詳細檢查,排除嚴重的疾病;如果是原發性的便秘,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運動少及情緒壓力有關,就需從生活着手調節。
註冊營養師(英國)金志明指出,瀉藥治標不治本,長期使用不單產生依賴性,還削弱腸道的功能,「瀉藥令腸道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影響水溶性維他命的吸收,同時對腸道的好菌和壞菌一網打盡,破壞腸道健康」。
另外,金志明表示,不同種類的瀉藥,生效時間各有不同,不少便秘的患者服用瀉藥後,為遷就瀉藥生效的時間,確保方便去洗手間,卻因而嚴重影響起居生活。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四招齊下 排便暢通
想排便暢通無阻,就要好好照顧腸道,減少咖啡因、酒精、辛辣等刺激腸道的食物;營養師金志明提出通便四招,並要同時四招齊下,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第一招﹕日飲8杯水
水分充足,有助軟化大便。
第二招﹕3份蔬菜2份水果
纖維在腸道吸收水分,會像海綿般發大,令大便體積增加,促進腸道蠕動。每人每日需要攝取25克纖維,即三份蔬菜兩份水果,選擇高纖蔬菜和水果。
第三招﹕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有助維持腸道健康,增進腸道蠕動的功能。益生菌有很多不同種類,除了常見於乳酪、乳酸飲品,在發酵食物中亦可找到,例如﹕腐乳、泡菜、味噌、納豆等,但要注意必須選擇含活性的益生菌,才能發揮功效。
另外,水、纖維和寡糖是腸道內益生菌的養分,所以進食含豐富寡糖的食物,如﹕香蕉、燕麥、蜜糖等,可增加腸道內益生菌的數量。
第四招﹕運動、按摩
針對腹部的運動,如仰臥起坐、肚皮舞等,有助刺激腸道蠕動。另外,按摩腹部,以手打圈方式,由左至右按摩小腹,亦有助促進腸道蠕動。
知多啲﹕日日排便≠無便秘
以為每天都有大便就是正常?健康腸道,講究排便的量與質。如出現1至2項下列情况,就反映有便秘傾向,要多加注意,從生活和飲食着手調節,如情况持續或惡化就應求醫。
▓ 不是每天有排便
▓ 排便時費力及需時(超過5分鐘)
▓ 大便經常呈硬體或粒狀
▓ 感覺「肚谷谷」或肚脹
▓ 有排便感覺,但排不出來
▓ 經常有排不清大便的感覺 
文﹕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