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特惠生果金與退休保障制度

一、緒論
•香港長期以來並不像西方福利社會,各項社會保障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有相當差距
•香港目前保障退休生活的手段主要依靠市民的個人積蓄、強積金及政府社會福利保障網,各有不足,長期為人所詬病
•而近期爭論焦點則是長者特惠生果金應否設定資產審查
•本文將對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利弊作一分析,並討論長者特惠生果金的爭論及香港實行全民退休保障的可行性
二、香港現行的退休保障制度
•香港現時退休保障制度主要以1994年世界銀行提出的「三大支柱」形式為基礎,即個人積蓄、政府社會保障及退休金
(a)個人積蓄
•本地中產階層市民大多薄有積蓄,部份人透過投資到中年以後已解決了晚年的退休生活問題,但並非每一個市民也這般幸運。
•對於草根階層而言,他們收入有限,一家幾口月入不過萬多至二萬元,扣除衣食住行及子女教育等必要開支後,每月積蓄相當有限,遠不能應付退休後的生活開支
•對於「初級」中產階層而言,他們可能有自己的物業,但正因如此,他們人生中最有生產力的20年,一半收入奉獻給地產商;到了晚年,他們的確有一個物業,但假如將物業變賣套現,他們又如何安居呢?
(b)社會福利保障
•現時政府給予長者的保障主要是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及綜援(對貧困長者而言)
•「生果金」每月$1,090,純粹是社會對長者一生辛勤勞碌的一點心意,根本不足夠改善長者的生活
•故此,現時政府提出長者特惠生活津貼,將「生果金」提高至每月$2,200,但要經過相對「寬鬆」的入息審查
•綜援是香港政府協助貧困市民最重要的措施,而老人綜援屬於香港整個綜援制度的主要開支之一,因為一般成年人的綜援大約$2,000至3,000,但居於安老院的長者綜援可高達$7,500至8,000(包括老人院宿費在內)
•綜援只是對清貧長者的保障,對相對經濟較好的長者沒有幫助
(c)強積金
•自2000年開始,香港政府推行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作為市民退休後重要的生活保障手段
•但是,十年來強積金一直為人所詬病,主要問題包括:
 –只保障在職人士
 –對年紀較大的在職人士,退休前滾存的資金有限
 –高昂行政費
 –回報有限,扣除通脹及行政費後增長少得可憐
三、長者特惠生活津貼的爭拗
•本年度特區政府提出將「生果金」由$1,090提升至$2,200(需經入息審查)
•本質上這是一個利民政策,但仍引起社會各方面的爭論,原因為何?
•首先是原則問題,究竟特惠生活津貼是市民應有的權利,還是政府對收入較低的長者的補貼?
•假如是前者,理應不需要甚麼入息審查,人人有份;倘若是後者,問題的焦點將變成入息上限應訂作多少
四、全民退休保障可行嗎?
•支持長者特惠生活津貼的人將它視為全民退休保障的前奏或變種,但反對它的人堅持這不是理想的全民退休保障
•可是香港政府一直對全民退休保障相當忌諱,原因包括:
 –香港人口老化
 –勞動人口持續減少
 –擔心將來經濟波動令政府收入下降
 –加稅對政府而言是政治及經濟雙重危機
 –西方國家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並不成功
•正因如此,政府對全民退休保障慎之又慎
五、結語
•香港人口老化對政府、社會以至家庭均構成壓力
•香港社會極需要對退休保障制度的改革
•現存制度各有不足,持續檢討及完善方為上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