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新政府上場 能從一個歷史的高度來改弦易轍嗎?

通識教育系列61 香港回歸十五年,政府已換至第四届。按理,「一國兩制」的運行應該更為純熟,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應該更為接受,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應該更有信心,香港作為中國一個具有國際視野和影響力的城市應該更有活力和魅力,怎麼十五年下來,好像走在相反的路上,一一倒退了呢? 撰文:霍韜晦教授 攝影:馮子豪
「一國兩制」是時間換空間
例如「一國兩制」,原先是為了給予香港一個特殊的空間,在結束其殖民地身份時,讓香港人可以延續其原來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雙方探索,以時間來換取一個歷史大業的完成。此一歷史大業,起點在一百七十年前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割讓香港,從此成為西方野心入侵中國的橋頭堡。香港從一小漁村逐漸變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大都市。許多人都把功勞歸諸英國,其實滿清的腐敗才是主因。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中國在十六世紀前的強盛為甚麼走向衰落?相反,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日趨發展,充滿生機。文化上的攻守之勢,也許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明,但中國悲劇的形成顯然由來有自。今天活在英國殖民制度下的香港人竟然樂不思蜀,反而對回歸心懷恐懼,覺得失去了香港核心價值,要誓死保護,對「中國化」十分抗拒。每年「七一」,政客都煽風點火,誇大其詞,挑撥群眾上街,各種各樣的口號都有。政府高官出言稍有不慎,或行為稍有不當,都會立即招到辱罵,並將之放大十倍!
政府權威下降
香港人認為這是民主。在我看來,則是民主之哀。民主首先是尊重,一切問題均可商議解決。理性、和平、公開、透明,不須漫罵,更不須挑撥情緒、刺激暴力。十多年前,我們看到台灣立法院議員打群架,國民黨與民進黨互相抹黑、造謠、賄選,手段非常卑劣。後來陳水扁從「台灣之子」變成「台灣之恥」,利用群眾上台後,變成最貪污的總統。香港人都覺得很失望,這樣的民主不是很值得我們反省嗎?當時我亦寫了多篇文章,說我們從台式民主學到甚麼?可惜現在香港似乎正在步當年台灣的後塵,吵得更兇,怨氣更重。現在台灣的民主質素已有所提升,但香港十五年來,政府的威權卻是江河日下,完全處於弱勢。且不說誰是誰非,此情此景,如何施政?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這種對立心態的形成,從歷史反溯,顯然與中國革命、共產黨執政有關。香港上一代大部分都是難民,這是先天矛盾。六十年來,中國前期政治運動不斷,令人心寒;後期鄧小平改革開放,經濟起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斐然,但貪污腐敗,缺少法治精神,令人詬病,無法產生信任。孔子說:「民無信不立」,政治的核心,就是「民信之矣」。這一點,國內還未建立起來,於是形成和香港在政治文化上的對立。香港講民主,同時出於自身安全上的考慮,希望國內亦講民主,尊重法律,讓人民獲得相對的自由。香港人為甚麼那麼介意平反六四,乃至國內的人權狀況?就是恐懼有一天會降臨到自己頭上。井水犯河水,其實是出於歷史原因,香港人沒有安全感。
這就是深層次矛盾,也就是鄧小平的英明設計「一國兩制」提出的歷史背景。它本身就內含矛盾,但不須立即消除,而是在「一國」之下,等待時機。毛澤東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他這樣急,就把人迫瘋了。為甚麼不放緩呢?理智點,努力點,創造一些條件,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和中國可以慢慢靠近。香港不須執着一些自以為普世的西方核心價值,例如權利,在十七世紀洛克提出來的時候有其必須,新興的資產階級有其鬥爭對象(王室)。但今天此觀念已變質,人人都想膨脹自己的欲望,有甚麼正當理由呢?有甚麼根據呢?人人都有權利,當彼此衝突的時候如何處理呢?處理的原則又是甚麼呢?是互相要求還是互相禮讓呢?如果我們放下自己的權利,對方是不是也會放下呢?我們為甚麼寸步不讓呢?我們為甚麼不能相信別人的心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除了鬥爭就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了嗎?我們的思想為甚麼不能上升一個層次,看到更多的空間呢?換言之,民主的質素為甚麼不能提升呢?
領導人必須登高望遠
這就是十五年來的悲劇,香港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香港和自己的國家不能建立起互信,反而背馳得更遠。這不是悲劇是甚麼?結果香港的局面沒有打開,政府的功能沒有發揮,反而處處受阻。同是那批人,回歸前被譽為「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務員」隊伍,回歸後竟然成為跛腳鴨,橘逾淮為枳,也太可憐了!
固然,在民主國家,政府受人民監督,政府官員不易為。但這是「事上磨練」,身為領導人,除任事外,還要登高望遠,帶領群眾。這就必須有觀念、有方向、有思想、有說服力、有堅持、有行動、有成果。解決問題固然可以從小處下手,但不能老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政策的背後,必須有理論根據、更高的價值根據。
我們這樣的要求,對從來沒有受過思想訓練的行政官僚來說,也許太苛。但鑒於十五年來,時間浪費,人才不出,沒有對應核心問題,致「一國兩制」愈走愈遠,心所謂危,才直言道出。
今天新政府上場,能從一個歷史的高度、文化的高度來改弦易轍嗎?還是陳陳相因,置核心問題於不顧?中國在改變中,香港也要改變。否則,香港沉淪,誰人稱快?香港的經濟發展、管治水平,已經落在新加坡之下了,是不是還要向下跌呢?
* 原刊《法燈》361期
本文作者霍韜晦教授,為當代著名思想家、學者,亦為本港及海外多項教育文化事業締造者,如法住機構、東方人文學院、喜耀書屋、喜耀生命教育中心、喜耀粵西學校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