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單車手李慧詩在奧運奪得銅牌,藝人方力申在微博說:「為香港爭光,零的突破!」另一藝人蔡卓妍則在網上留言說:「恭喜李慧詩為香港拿了個銅牌 ──太開心了!」內地網民對此大肆鞭撻,質疑香港是中國一部份,香港人不應說為港爭光,要說為國爭光才對。我們如何以通識角度分析這件事呢?
國際較量凝聚國家觀念
奧運、世界盃等體壇盛事,常會凝聚民眾的民族身份認同和提升國家觀念。因為像奧運這類國際競技都以國家為單位,各國代表爭取奧運獎牌,觀眾要投入賽事,往往要尋找一個認同對象加以支持,情緒上才得到滿足。最常見的認同對象自然是自己的國家。所以,在2002年世界盃,中國與巴西對賽,即使巴西是很多香港人支持的球隊,理性上人人都知道巴西幾乎一定勝出,但在情緒上很多香港人仍會為中國隊打氣。另外,各國會因為奧運而加強國人團結,例如四處掛起國旗,運動會上也常出現國旗和國歌,其象徵意義由此強化。
北京奧運曾提升港人的國家觀念
奧運也確實曾提升香港人的國家觀念。2008年北京奧運後,有調查指,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有所提升,並有53%和53.4%的市民對國歌和國旗有較強烈的自豪感,是調查以來的新高,也是首次超過五成(2009年高考今日香港也以奧運與香港人國家觀念的關係出題)。這自然不過,因為躋身體育強國、舉辦奧運是中國人多年的夢想,而大部份香港人都來自內地,中國地位提升很自然提升了不少人的國家觀念。 另外,上屆香港隊未能奪取任何獎牌,更令很多香港人把奧運情緒投射到中國隊身上,而中國隊也表現良好,國旗和國歌常現螢幕,也令不少香港人產生強烈的國家觀念。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種提升往往屬於短暫,能否維持實與政權表現掛勾。2008年北京奧運後,大陸爆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舉國譁然,迅即沖淡了這種認同。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種提升往往屬於短暫,能否維持實與政權表現掛勾。2008年北京奧運後,大陸爆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舉國譁然,迅即沖淡了這種認同。
中國人的雙重身份認同:家鄉觀念
中國人其實都有雙重身份認同:國籍和籍貫。對中國人而言,「中國」的意義是在種族上(以漢族為主)或政治上(即中共管治,這就包含了不同種族),而中國人其實有強烈的家鄉意識,從而出現「家鄉身份認同」。2008年,原籍廣東的陳燮霞奪得京奧首面金牌,廣東媒體也大肆報道,視為廣東之光。因此,為港爭光、為上海爭光、山東之光、廣東的榮耀等說法毫無問題,只有在極端民族主義者的眼中,才會變成「不認同中國人身份」的怪異想法。
香港由於一國兩制,《基本法》規定,香港在回歸後可用「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國際比賽。當有香港代表出賽,或香港運動員奪得獎牌,香港人自然興奮莫名。如果《基本法》容許香港隊的存在,卻不容許香港人為香港隊打氣和自豪,又如何說得通?
香港由於一國兩制,《基本法》規定,香港在回歸後可用「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國際比賽。當有香港代表出賽,或香港運動員奪得獎牌,香港人自然興奮莫名。如果《基本法》容許香港隊的存在,卻不容許香港人為香港隊打氣和自豪,又如何說得通?
總結:民族主義泛濫的惡果
這顯然是中國民族主義泛濫的結果,甚至到了極端的地步。中共政權常以民族主義來鞏固統治,經常強調民族大團結,以掩蓋當政者的失誤。香港政權移交中國後,為了團結人心,也常聽到民族主義的論調,強調「愛國愛港」。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也受中共長期關注,最終淪為「洗腦國民教育」的爭議。
民族主義高昂,「愛國」的觀念壓倒其他價值,壓倒是非觀念,釀成惡果,在歷史上實在屢見不鮮。一位大學教授曾在文章裏說:「部份愛國論者或許會把愛國視為國人與生俱來的情操,但從學術的角度出發,愛國基本上是政治工程的結果。而歷史告訴我們,人類不少戰爭與集體暴力與瘋狂,皆以愛國之名展現於近百年的血淚歷史之中。」以此作結,並望讀者以之為戒。
民族主義高昂,「愛國」的觀念壓倒其他價值,壓倒是非觀念,釀成惡果,在歷史上實在屢見不鮮。一位大學教授曾在文章裏說:「部份愛國論者或許會把愛國視為國人與生俱來的情操,但從學術的角度出發,愛國基本上是政治工程的結果。而歷史告訴我們,人類不少戰爭與集體暴力與瘋狂,皆以愛國之名展現於近百年的血淚歷史之中。」以此作結,並望讀者以之為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