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1遊行的參與人數高達40萬,是自2003年以來第3高的數字。從整體數據分析,香港似乎未有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出現。那麼,促使40萬人上街背後的原因又是甚麼呢?本文嘗試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保育等角度分析香港市民熱烈參與7.1遊行的原因。
政治角度
政府施政表現
•包括政府效能、官員言行及政府的廉潔程度等等
•前任特首曾蔭權治港7年的成績乏善可陳,政府表現在歷次民調徘徊在40-50分之間,整體公務員隊伍失去了港英時代的效率及承擔感
•一眾問責高官的表現絕大部份與市民期望相去甚遠,到了「曾朝」末期,曾蔭權屢次爆出醜聞,甚麼「富豪朋友款待」以至外遊出訪「使到盡」,無不打擊政府威信
•香港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廉潔政府形象響起警鐘,紅灣半島事件以至近期許仕仁遭廉署調查,反映香港的核心價值正被侵蝕
人權自由與法治
•過去一年,香港新聞自由度在世界排名下降了20位(資料來源:無國界記者),近日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更有記者因高聲提問而即場被扣留
•三年來,律政司對示威者的檢控由單位數字持續上升到現時雙位數字,「政治檢控」的陰霾長期威脅着社運人士
雙普選與政治無力感
•1991年開始,香港三級議會已開始直接選舉議員,但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全面直選至今尚未落實
•2007、2012雙普選由希望變成失望,再加上近年功能組別議員在立法會的種種表現,無怪乎我們不斷爭取雙普選
國內政治發展
•中國政府以經濟成就及對香港推出多項優惠措施來爭取市民大眾支持,不過,中央與香港始終存在重重心結
•23年前的六四事件是大部份香港人心頭的痛,平反六四與今日中國求和諧、求穩定的施政方針背道而馳
•國內地方政府處理異見人士手法令香港市民相當心寒,幾個月前的陳光誠事件及上月李旺陽「被自殺」再一次反映中港在價值觀及人權意識上的嚴重矛盾
•包括政府效能、官員言行及政府的廉潔程度等等
•前任特首曾蔭權治港7年的成績乏善可陳,政府表現在歷次民調徘徊在40-50分之間,整體公務員隊伍失去了港英時代的效率及承擔感
•一眾問責高官的表現絕大部份與市民期望相去甚遠,到了「曾朝」末期,曾蔭權屢次爆出醜聞,甚麼「富豪朋友款待」以至外遊出訪「使到盡」,無不打擊政府威信
•香港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廉潔政府形象響起警鐘,紅灣半島事件以至近期許仕仁遭廉署調查,反映香港的核心價值正被侵蝕
人權自由與法治
•過去一年,香港新聞自由度在世界排名下降了20位(資料來源:無國界記者),近日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更有記者因高聲提問而即場被扣留
•三年來,律政司對示威者的檢控由單位數字持續上升到現時雙位數字,「政治檢控」的陰霾長期威脅着社運人士
雙普選與政治無力感
•1991年開始,香港三級議會已開始直接選舉議員,但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全面直選至今尚未落實
•2007、2012雙普選由希望變成失望,再加上近年功能組別議員在立法會的種種表現,無怪乎我們不斷爭取雙普選
國內政治發展
•中國政府以經濟成就及對香港推出多項優惠措施來爭取市民大眾支持,不過,中央與香港始終存在重重心結
•23年前的六四事件是大部份香港人心頭的痛,平反六四與今日中國求和諧、求穩定的施政方針背道而馳
•國內地方政府處理異見人士手法令香港市民相當心寒,幾個月前的陳光誠事件及上月李旺陽「被自殺」再一次反映中港在價值觀及人權意識上的嚴重矛盾
經濟角度
經濟增長
•香港2010年開始經濟進度勢頭相當不錯,而本地人均生產總值更位列世界第六,但核心問題是大部份市民根本無法享受經濟成長的好處
貧富懸殊
•2011年香港的堅尼系數是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最高,反映香港出現嚴重的貧富懸殊
•香港市民收入增長已與物價上漲幅度脫節。1998-2011年間,港人入息中位數由$10,300上升至$12,000,但單是2012年首季,消費物價指數已上升了5%以上
M型社會出現
•表面上,2012年第1季香港的失業率只有3.3%,但香港現時職位空缺主要集中在收入較低的服務及零售業,中產職位過去10年不斷流失
•社會就業結構兩極化進一步加劇貧富懸殊,現時低收入群的收入與高收入群的收入可相差40倍!
每周工作時數
•近年香港不少工商機構變相要求員工「免費加班」,有上班時間卻沒有下班時間,更沒有超時津貼
•香港現時不少財金及服務業機構向員工下達「銷售配額」,簡稱「捽數」,進一步加大員工的工作壓力
•香港2010年開始經濟進度勢頭相當不錯,而本地人均生產總值更位列世界第六,但核心問題是大部份市民根本無法享受經濟成長的好處
貧富懸殊
•2011年香港的堅尼系數是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最高,反映香港出現嚴重的貧富懸殊
•香港市民收入增長已與物價上漲幅度脫節。1998-2011年間,港人入息中位數由$10,300上升至$12,000,但單是2012年首季,消費物價指數已上升了5%以上
M型社會出現
•表面上,2012年第1季香港的失業率只有3.3%,但香港現時職位空缺主要集中在收入較低的服務及零售業,中產職位過去10年不斷流失
•社會就業結構兩極化進一步加劇貧富懸殊,現時低收入群的收入與高收入群的收入可相差40倍!
每周工作時數
•近年香港不少工商機構變相要求員工「免費加班」,有上班時間卻沒有下班時間,更沒有超時津貼
•香港現時不少財金及服務業機構向員工下達「銷售配額」,簡稱「捽數」,進一步加大員工的工作壓力
社會角度
教育
•回歸以來,香港教育界陷入了不斷改革的怪圈中,無論教師、家長還是學生亦無所適從
•2012年政府強勢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激起教師及學生的強烈反對及抗爭
房屋
•房屋是香港公共政策的主要死結,草根階層埋怨政府無法縮短輪候公屋上樓的時間,中產階級的購買力與樓價脫節,擔心一世做「無殼蝸牛」
•地產商向商戶收取高昂租金令不少小商戶無法經營,批評「地產霸權」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政府卻愛理不理
醫療
•過去十年,公營醫療系統的主要表現指標呈惡化趨勢
•1998-2012年間,香港未有新醫院落成,既有醫院亦呈現老化,全民醫保在爭議聲中議而不決……
•回歸以來,香港教育界陷入了不斷改革的怪圈中,無論教師、家長還是學生亦無所適從
•2012年政府強勢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激起教師及學生的強烈反對及抗爭
房屋
•房屋是香港公共政策的主要死結,草根階層埋怨政府無法縮短輪候公屋上樓的時間,中產階級的購買力與樓價脫節,擔心一世做「無殼蝸牛」
•地產商向商戶收取高昂租金令不少小商戶無法經營,批評「地產霸權」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政府卻愛理不理
醫療
•過去十年,公營醫療系統的主要表現指標呈惡化趨勢
•1998-2012年間,香港未有新醫院落成,既有醫院亦呈現老化,全民醫保在爭議聲中議而不決……
文化問題
本土文化 Vs 國內影響力
•156年的英國殖民統治造就了香港特殊的本土文化出現,可是回歸後,本地與國內接觸頻繁,隨之而來是兩地文化有更多的交流,同時亦出現更多矛盾
•2003年以後,「自由行」激活了香港經濟,但同時亦增加了中港兩地磨擦,近年的「雙非」孕婦問題更是中港矛盾的縮影
•156年的英國殖民統治造就了香港特殊的本土文化出現,可是回歸後,本地與國內接觸頻繁,隨之而來是兩地文化有更多的交流,同時亦出現更多矛盾
•2003年以後,「自由行」激活了香港經濟,但同時亦增加了中港兩地磨擦,近年的「雙非」孕婦問題更是中港矛盾的縮影
污染及保育
污染
•保育團體經常指摘政府在處理污染問題上後知後覺,而受政府環境保育政策影響的業界則指摘政府破壞生計,結果政府兩面不討好,動輒得咎
保育
•2004、05年開始,市民對古物古蹟的保育意識迅速膨脹,在「後物質主義」時代,公共空間、集體回憶成為大眾追尋的新目標,政府對這些議題卻後知後覺
•保育團體經常指摘政府在處理污染問題上後知後覺,而受政府環境保育政策影響的業界則指摘政府破壞生計,結果政府兩面不討好,動輒得咎
保育
•2004、05年開始,市民對古物古蹟的保育意識迅速膨脹,在「後物質主義」時代,公共空間、集體回憶成為大眾追尋的新目標,政府對這些議題卻後知後覺
結論
7.1上街的人未必有共同目標,但各人皆有自己對政府不滿的原因,這就是民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