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日風起雲湧,不少散戶再為股狂。一項環球投資調查顯示,本港投資者屬全球最短視,逾四成港人以少於一年時間來評估股票投資成敗,當中12%短至不足半年,投機賭博味濃。有理財輔導機構分析以往11年逾400名「病態股民」個案,發現近三成均有大學或以上學歷,但不少人買股票卻當作「買大細」,曾有銀行經理借內幕消息「博一鋪」,最終輸近900萬元,更因虧空公款入獄,妻離子散。有學者提醒,股民切忌高追,作長線投資時應看公司管理及行業前景等因素。
富蘭克林鄧普頓進行環球投資者情緒調查,今年2至3月訪問了亞太及歐美等23個國家及地區約1.15萬名投資者,當中包括502名本港投資者,年齡介乎25至65歲、至少有20萬元可投資資產,並擁有房地產以外的其他投資。
有關調查發現,43%香港投資者以不足一年時間來評估投資成效,令香港成為全球最短視投資者的居住地之一。在本港投資者當中,有55%預期今年港股將上升,33%預期會平穩,但「看淡」認為會跌的比例則由17%降至13%;而40%受訪投資者表示將增持股票;80%認為今年股市將有最佳表現,其次才是樓巿(56%)和外幣(33%)。
借錢買股 愈波動愈興奮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銷售業務副總監黃德泰表示,短視投資者可能會令股市更波動,因他們會更頻繁買入賣出,不過,波動的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始終香港有很多外地投資者參與,且短視不等於不理性,只可說各地文化不同,可能是投資者有較多資金調動選擇,更注重資金成本;但若以一年為投資周期,對股票的認識可能只得3至6個月,分析可能不夠深入,有時低估值的優質股票也未必能即時獲回報,以約3年為投資周期更佳。
本港投資者短視,反映投機味濃,當中不無賭博心態。明愛展晴中心於2003至2015年期間,輔導近403名病態股民,當中不少是「隱藏性」,註冊社工陳志華指出,不少病態股民都認為自己只是投資失利,不是賭博,因此不願求助,但在測試後,卻發現他們不看股市會坐立不安,亦會借錢投資等,更有求助人面對近日的大升大跌,表示「愈波動,愈興奮」及「心跳好快」,與理性投資者有明顯不同。
明愛分析個案發現,病態股民與其他賭波及賭馬的賭徒有明顯分別,他們當中有29.5%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而其他賭徒只有10.1%,病態股民欠債多為巨額,有24.1%欠60萬元或以上,其他賭徒較多欠10萬至20萬元(佔13.6%)。展晴中心社會工作督導主任鄧耀祖分析,「投資股票借錢閒閒地都幾十萬,好快就過百萬,而且任何時候都可看股市,睇不同地方的市場,買馬都只係賽馬日。」
銀行經理輸千萬 妻離子散
此外,病態股民的情緒困擾亦較高,有82.1%有此癥狀,其次亦有失眠、無心工作、自毁念頭等。陳志華表示,求助者情況可以非常嚴重,據紀錄有100人曾打算自殺,亦有兩人曾想與家人「同歸於盡」,幸而並未發生。中心約8年前曾處理一項賬面欠債近900萬元的個案,當事人為三十多歲銀行經理,每日交易數以千萬元計,最終演變成賭博及意氣之爭,賬面輸近900萬元,其後更因虧空公款而被捕入獄,妻離子散,出獄後要由倉務員重頭做起。
另一個案是張先生(化名),早於2011年時萌生投資窩輪念頭,他當時認為日本「3.11」大地震會令日圓下跌,遂借近40萬元買熊證,結果日本央行出手救市,其資金化為烏有。到去年本港「佔中」,他又認為經濟會轉差,將手上與太太聯名持有的物業作二按,套現近50萬元,結果輸得雞毛鴨血,前後輸近100萬元,他更以賭博形容窩輪「好似買大細,上午升,下午跌,所以今次是圍骰」,當事人其後在太太勸告下接受輔導。
不少股民都急於在升勢中獲利,投資短視,經濟學者關焯照稱,香港的散戶賭性強,但以往有研究發現,七至八成散戶都輸錢,因「出入太多」,只懂追逐市場氣氛。他稱,一般長線投資以10年或以上定義,但他認為,各個市場不同,應以股市周期作為定論,長線投資不會因為股市波動急於追貨及沽貨,「今天跌了很多,你賣,但調整後明天再升,可能升得比之前的高位更高。」
他指出,市民作長線投資時,應分析基本因素,如行業發展及企業管理等。若想收息,可購入公用板塊股份,亦可考慮一些指數基金。對於今次升浪,他提醒股民不要高追,「個勢係向好,但要等回吐時才入。」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放大圖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