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可算是現今最流行的電子產品之一,它亦成為各大知名電子開發商互相角力的新競技場,小型開發商看似難以在這個戰場分一杯羹。然而一間不起眼的公司推出的Pebble智能手表最近橫掃整個智能手表市場,成為一匹黑馬。你可能會奇怪:一間小型公司如何有能力支付高額的研發費用?如何能承擔推廣產品帶來的成本?其實,Pebble成功之道是透過一種新類型網絡集資方式──眾籌(Crowd Funding)。
傳統的籌集資金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向銀行貸款。然而貸款的手續繁複,審批時間漫長,而且需要證明有能力還款。總的來說,這種貸款方式不夠靈活快捷,容易讓籌款人失去寶貴的時間,讓項目失去先機。第二種常見的方式就是通過尋找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進行融資。要在某項目作出巨大的投資之先,風投必然權衡項目的投資風險和獲利前景。
歸根結柢,風投只會在可接受的風險程度下,通過投資項目而獲利。這就大大增加了對項目本身的局限,許多富有創意,有前瞻性但具一定程度風險的項目往往由於「錢」景不好而胎死腹中。正因為傳統的籌款方式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陷與不足,眾籌這種靈活機動的低門檻融資方式因着社交網絡的興起而蓬勃起來。
通過眾籌籌集得到的資金到底有多少?自從2009年以來眾籌的總籌款量一直保持強勢增長,每年的增幅都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這個趨勢很有可能會保持下去【圖】。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項目會成功籌集到所需款項。所籌集的金額差異很大,小至數百多至數百萬美元。
因為眾籌平台網站會在每個成功獲得籌款的項目中抽取一部分費用,一般是總籌款額的百分之五,那麼這些平台的獲利情況可想而知【註1】。
運作簡單 達標即賺
眾籌的過程極其簡單。正如名字所表示的那樣,籌款人並不像一個或少數人收取款項,而是通常向成千上萬有興趣的人士發起籌款,並且每位人士可能只是出資十元八塊而已。每一個籌款項目都需要設定一個籌款目標以及籌款期限。如果在期限之內,項目獲得超過目標的款項,則項目的發起者會獲得全部款項,包括超過目標的部分,然而如果未完成目標,則所有款項都會歸還出資人,發起者分文不得,項目亦告失敗。
這種不達標就一無所有的方式十分殘酷,所以各個發起人都會想盡辦法對項目進行宣傳。通常在籌款平台上的每個項目都會有一段對於項目的介紹,並且給出項目成功後按照出資的金額給予出資人不同大小的回報。例如項目是拍攝一部電影,那麼若有人願意出資5美元以上就可獲得一張電影海報,願意出資10美元以上就可獲得一張首映禮的戲票。如果項目是開發一項嶄新的電子產品,若願意出資80美元以上就可成為首批人士獲得新產品。值得一提的是籌款的發起人會獲得項目的全部所有,儘管資金並不屬於自己,這也是眾籌相對於風投的一大優點。最後,為了進一步展示項目的籌備情況,籌款發起人還會在平台上附上一段介紹視頻。眾籌的宣傳不僅局限於眾籌平台,更多時候發起人還會利用其他社交資源造勢,比如建立Facebook主頁以及Twitter賬號等等。
無論項目發起人還是眾籌平台,都希望項目達到籌款目標。許多以優化眾籌過程、提高籌款成功率為目標的研究項目應運而生。眾籌項目介紹作為整個項目的第一步,在籌款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少研究人員利用了不同的數據挖掘技術,試圖找出項目介紹中最能影響籌款成敗的詞語。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一些詞語與籌款成敗有着顯著的關係【註2】。尤其是,表示否定的詞語(例如not been able)和缺乏承諾的詞組(如later, I hope to get)都會大大降低項目成功率。
選詞用字 成敗關鍵
相反的,一些表示稀有性的詞語(如exclusive, limited)、表示權威性的詞組(如we have the ability)和表示社會身份的詞語都可能使籌款更加成功。這項研究可以被籌款平台用來幫助發起人優化項目計劃,利用數據挖掘系統分析計劃書,如果發現「高危」詞組則會提出修改建議。例如,一項目計劃中如果含有「Even a dollar short of our goal, we lose it all.」這樣含有嚴重負面語義的句子,系統就會發出警報並提示將其改為「We would appreciate your kind support」,從而增加成功率。
另一項激動人心的研究旨在自動匹配項目和潛在的投資者。任何一個時刻,眾籌平台上都有過千個項目進行籌款,那麼那些願意出資的人士如何大海撈針般尋找合適的項目。最近,劍橋大學的學者對於出資人進行了深度的分類研究【註3】。他們發現出資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捐贈者」,另一類是「投資者」。捐贈者的出資目的在於資助非常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項目,比如電影短片及歌曲等。他們的出資帶有捐贈的性質。其實,有富翁對藝術家的捐贈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開始出現了,眾籌平台的出現使這種捐贈更加普遍。對於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加注重的是項目成功所帶來的實際回報。他們熱愛資助小發明,例如電子產品及電子遊戲這些項目,而且他們格外關注項目介紹中有關回饋的部分。研究者對這兩類出資者分別建模,發現通過對過往的出資紀錄以及Twitter上的發布情況可以非常準確的預測出這位出資人是否對某個項目感興趣,從而作出推薦。在測試中,推薦的準確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
由此可見,眾籌成功之道有賴於社交網絡的發達和各種數據挖掘不斷優化,令眾籌成為高效靈活的籌款工具之一。
註1:數據來自http://www.statista.com/topics/1283/crowdfunding/以及“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Ethan Mollick.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9(2014)1-16.
註2:Mitra, T. and Gilbert, E. (2014).The Language that Gets People to Give: Phrases that Predict Success on Kickstarter. CSCW '14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 Social Computing.
註3:An, J., Quercia, D. and Crowcroft, J.(2014)Recommending Investors for Crowdfunding Projects. WWW '14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錢照之為香港大學理學士(統計)應屆畢業生
楊良河博士為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學系副教授
放大圖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