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美息正常化 港樓勢下調〉(刊本月17日)論及在美國利率正常化的行動下,對本港樓價的影響,主要解釋了以下的一些現象:
1.香港住宅樓價格並不僅受個人住宅按揭額影響,特別在2010年後,個人按揭額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但是樓價卻節節上升。
2.香港住宅樓價格跟用在房產的信貸有最深的關係,當中除了有個人住宅按揭活動,還有發展商發展地皮,非按揭和非個人的信貸購入不同類型的物業等等,都影響了房價。
3.銀行的信貸量固然跟房價有關,信貸的成本反映在最優惠利率上,都一樣對房價有影響。值得留意的是利率的變動,而非其利率的高低,才對樓價造成影響。特別是長期利率高企對樓價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因為1和2,很明顯現時政府的各種打擊樓價措施,除了對個人做住宅按揭也許有些作用外,對其他樓市參與者、影響樓價的資金,例如發展商、大炒家、投資者等等,效用實在有限。
應該問美國何時重開QE
而因素3,由於香港的基準利率變化是跟着美國的基準利率變化【圖1】,而銀行的最優惠利率又跟着香港的基準利率變化【圖2】,除非美國加息;不然,香港的利率也難有大變化。
而且,如果由上文圖七看,利率加幅要足夠大,而且連續性加,才會對樓價有下壓的影響。那麼現時到底美國會否加息呢?
按「常理」看,現時通脹不高,美元又貴,消費意欲亦低,別說加息,連不變都可能成問題,甚致應該問的是,幾時輪到美國也重開QE,以谷經濟,以及增加美國貨的出口競爭力。
然而,在〈美息加短減長 無礙經濟就業〉(刊今年2月3日)一文中,已經闡述了美國的利率和美元強弱,跟美國的GDP、出口、就業、通脹率等等,甚至美國的利率和美元強弱之間,都沒有很強的關聯。即是說,就算美元強,也不代表一定會傷害出口,所以美國加息減息,也不一定影響美元強弱。
倒是長債和短債之間的息差,跟就業人口可能有點關係【圖3】:長短債息差大,就業人口跌;反之,則就業人口升。此外,如果看看【圖4】:當長短債息差大,基準利率就較低;反之,當長短債息差收窄,基準利率就上升。
把圖三和四合起來看,倒是加短息減長息或者長息不變,或許會通過令更多錢投入長線投資並減少短期投機(及所引起的波幅和物價暴升),推出新發明而令全球「幾貴都買」,同時增加就業。如此加息與否對美國經濟並無大害,甚至有益。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一再發放「鴿派」言論以保人心穩定,但是聯儲局卻在近期債券拍賣中,不動聲色地把2年期至10年期的債券票息率增加,而且得到市場接受。同時,自今年1月14日那周起至今,聯儲局同樣不動聲色地縮減其資產規模。
換言之,就算不正式叫加息和收緊銀根,聯儲局現在根本就在做這件事。
如此一來,如果再看看【圖5】美國和香港的銀行體系持有的債務資產及【圖6】香港銀行體系內的債務資產與房屋信貸的關係,在美國的銀行持有的債券資產開始減速下,那麼香港銀行內的債券資產遲早也會減少,那麼到頭來香港銀行體系內的房屋信貸減少,那麼樓價跟着下降,而且有一定幅度的機會也不小。
那麼,若樓價不好了,香港經濟又將如何?
看看【圖7】、【圖8】和【圖9】:香港的GDP和香港的消費、香港的消費跟房價、香港的GDP跟房價的關係。如果以2003年和2008年做分水嶺:2003年之前房價過了97年大漲後一直插水,而香港的消費和GDP卻是有上有落。雖然整體增長的確緩慢(幾近橫行),但卻也未至於「世界末日」。
慎防樓價增速拋離經濟
不過,2003年「復蘇」後至2008年海嘯前,反而香港的GDP、消費和房價之間的關聯度增加不少。到2008年海嘯後,則倒過來房價的增速遠遠拋離香港經濟和消費的增長。
根據97年前後那段經驗,一旦房價增速拋離經濟和消費甚遠時,一旦升勢結束並反過來下跌時,其跌幅亦可甚為恐怖。
其實不用看圖,由身邊各種變化,就已經知道香港經濟的單元化和空洞化有幾嚴重。香港的主流生意人,由第一代(現在已起碼七八十歲)從無到有,並且「向世界出發」;到第二代(五十尾至六十來歲)多是背靠祖國。
不過總算還有海外客路,到現在壯年一代多是祖蔭下來,還要北上乞求政策以照顧生意。
當時香港的街舖多數做小生意,各有特色,平有平做貴有貴做;到現在多是連鎖集團壟斷,貨品和生意對象都是滿足國內遊客要求。
就業方面,以往畢業生能嘗試各種機會,相信行行出狀元;到現在,主流都是希望《壹號皇庭》式人生,即大學畢業後,入大行做金融銀行或專業人士,西裝骨骨出入中環,開吓會、寫吓report、做吓powerpoints就上位;讀MBA,再重複前述伎倆,加點辦公室政治就再上位,然後買車、買樓、結婚。嗜好就是歎紅酒、去旅遊。有剩錢就投機,希望由炒股、炒期,最後夠力炒樓,然後一個「屈尾十」就無端端發達,之後再一間換兩間,兩間換三間,甚至買舖收貴租就可以退休。
簡單講,過往幾十年順風順水,早已經將香港人馴化到無力、無心在不同行業跟全球競爭。可惜的是,各種科技已經令到天下無「桃源」,無法逃避。
據聞有美國年輕人來港租雞場,自己落手落腳開設新式靈活工廠;通過網絡接全世界訂單和籌錢。用程式安排工作,用3D printing和其他彈性工具生產成品。
正因為香港開公司容易,稅比較低,就吸引冒險家來試。但香港自己則戰鬥力不足,過度依賴地產和金融相關產業鏈。一旦美國加息,樓價周期最終逆轉,屆時恐怕不是大陸救不救的問題,而係真的用錢夾硬救,就物價資產價格無法回落到自然平衡點,加劇貧富懸殊;不救,則香港可能要面對日本式的通縮,有機會培養出慳錢新一代,屆時如何谷消費?
作者電郵:dtwchan@yahoo.com
二之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