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理想生活?有調查指,逾一千名月入三萬、流動資產100萬元、平均42歲的在職中產,均希望找尋理想的第二人生,但如要達到理想,十年內財富需增至一千萬元;看似妙想天開,但94%人心中皆有一團火。
星級廚師余健志(Jacky)畢業後投身廣告行業,其後更成為廣告公司合夥人,在行內20年後,因覺身心疲倦,加上本身有租務收入及儲蓄約100萬元,在2000年,他萌生開展第二事業念頭,由於他向來享受煮食的樂趣,決定由廣告業轉型至飲食業。
斥資搞飲食 Jacky變名廚
Jacky開業時因為規模不算大,只需約30萬元投資,「我將原本廣告公司的影樓改裝成私房菜館,自己一手一腳買餸及設計菜式。」他按着個人喜好、口味,鑽研中式Fusion菜(混合菜式),由實踐悟出各式烹調法。至2004年,Jacky決定投資逾100萬元,從樓上舖轉往金鐘開設首間地舖。
星展銀行委託尼爾森公司,今年一月期間收集1,004名平均42歲、月入三萬元、流動資產約111萬元港人資料,了解他們對現實及理想生活的意見數據。
預期資產十年翻9倍
結果發現,94%港人抱有理想、「心中有團火」;但理想與現實落差大,僅22%港人有望實踐理想;受訪者預期需於十年內達至九倍的資產增值才能實踐理想,預期所需金額約994萬元。
調查又指,79%受訪者曾想過為理想而改變現況,但只有55%有嘗試,沒有作出實際行動者主因家庭負擔及習慣現時工作,僅14%認為現擁有資產足夠支持追求理想生活。
對於受訪者預期需要994萬元才能達成理想是否過高,星展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財富管理產品執行董事莊希說,用十年時間,將流動資產增值九倍是受訪者個人預算,她認為視乎不同人的理想,所需金額可以不一樣,如想創業,或只需首筆資金便可達到。
年均回報率最少30% 股神都做唔到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說,要將100萬元在十年內增值成1,000萬元,投資平均回報需一年最少30%至40%,以香港目前的經濟環境較難辦到。
高薪專業人士 仍有機會
不過,莊認為如果是高薪及專業人士,月入四萬至五萬元,將工作收入加上適當投資,或有機會達成。他指投資可考慮樓宇及有潛質的股票,雖然投資大型藍籌股相對穩陣,但他說:「樓宇及藍籌股未來十年價值都難翻十倍。」
經濟學者關焯照說:「股神畢菲特的投資回報亦只有約20%,估計一般投資者的回報一年只有5%至6%;要做到九倍回報,100萬元流動資產以現時計算,最少20年以上才可變1,000萬元。」關續指,年輕人可考慮風險較大的投資,而理想的投資組合應包括高風險與低風險。
氣球藝術師開店 第二事業愈搞愈大
40歲氣球藝術師陳飛比(Phoebe),早年從事工程、室內設計及職安健等工作,於2009年轉行至氣球藝術師,並成立「囍回製作」。2010年Phoebe刻意往美國考取氣球藝術師專業資格,此後周遊列國參加「扭波」比賽,更開設婚禮、生日派對等活動設計及製作「扭波」裝飾專門店。
Phoebe說現時公司一單生意可以達數十萬元,平均月入約三至四萬元;她建議年輕人在無後顧之憂時,可放膽多作嘗試,有穩定收入便要多作儲蓄。
記者:黃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