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

節日商品化有得有失

今年西方情人節適逢元宵佳節,情侶都絞盡腦汁,不惜工本送花送錶加燭光晚餐,務求為另一半營造最浪漫情人節,但在「使錢如流水」的背後,節日被包裝成商品消費,對傳統的文化傳承有何利弊?鼓吹消費對青少年又有何影響?

Q:節日被商品化對文化傳承有何利弊?

A:節日被商品化會令節日喪失傳統意義,以元宵節為例,元宵節又稱上元,是踏入新年後的第一次月圓,傳統上會有花燈聚會,但在香港卻被打造成中國情人節,與此同時,經商家包裝後,某些較小的節日都會受重視,例如萬聖節,所以最重要的是在包裝後,我們亦要反思節日的傳統意義。

Q:節日鼓吹消費對青少年成長有何影響?

A:鼓吹消費令青少年容易將物質取代節日背後的真正意義,以情人節為例,情人節本應是在於男女之間堅貞、專一、為對方付出的愛情,但消費主義就可能會令青少年將節日內涵變得物質,只講求禮物或金錢價值,沖淡節日的意義。

延伸思考

1.節日慶祝與商業化息息相關,你同意嗎?

A:同意。近年節日已成為商家的市場推廣策略。每逢節日,商人都會營造節日的氛圍,令節日成為送禮的理由,消費於是變得更有說服力,造成衝動消費的文化,其中以萬聖節最為明顯,過往香港並不會慶祝萬聖節,但隨?商場、酒吧等的佈置,營造出節日及消費的氣氛,令萬聖節漸受歡迎。

2.節日具備哪些條件才會被全球化?

A:會被全球化的節日,背後都存在某些意義或普世價值,聖誕節本身為宗教節日,現在卻成為全球慶祝的節日,因為在節日背後有博愛、關心、平安等的普世價值,又例如父親節、母親節或萬聖節等,背後亦有正面、開心、積極的信息,是全球人類共同追求的特質。

3.為甚麼今年情人節特別矚目?

A:香港一向將元宵節打造成中國情人節,而今年元宵節與西方情人節重疊,為十九年一遇,令情人節氣氛特別濃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