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中文已死文憑試考生星爺當古人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昨出版中學文憑考試《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2013》,指出部分考生中英文的奇特謬誤。報告指部分考生文言文表現極差,多望文生義,隨意配詞誤當成白話文譯句。有考生甚而將影星周星馳誤當「古人」,引用他電影中的對白當作古語,令人啼笑皆非。有資深中文科老師指不少考生欠缺文學基礎,亂引經典,反映考生普遍中文水平近年急速下降,更慨嘆「中文已沒落」。
文憑試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通識教育考試報告。
通識試題問及立法會拉布,僅少數考生從公眾利益出發作答。
中文科考生錯誤示例
英文科考生錯誤示例

閱讀理解極低分

考評局最新考試報告,指第二屆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考生普遍閱讀理解表現頗差。九十二分滿分的試卷,考生平均只得三十點七分。試題內文言字詞常見淺易,但考生表現極差,多望文生義,如誤將「說」直譯為「說話」或「游說」,極少數考生能根據文意把「說」字解作「仰慕」。另有大部分考生不明白文言字詞「適」可解作「前往」,只隨意配詞,譯為「舒適」、「適合」,故不少譯句與情景不配合。

在中文科綜合能力考核卷中,部分考生只引用俗語和古語,且引用失當,以致論點更模糊。有考生在談及夢想時,竟引用電影《少林足球》中周星馳的對白當作古語:「在夢想方面,古語有云:『沒有夢想和一鹹魚沒有分別』」。

英文串錯成潮語

報告又批評,中文科口試常出現考生壟斷發言,部分爭先恐後地搶佔發言機會,以致聲量過大或不恰當地打斷別人發言。英文科口試則相反,報告指部分考生過分依賴卡紙,甚至「照讀」題目;小組討論時部分對答能力較弱的考生只說「i agree(我同意)」後未有再作詮釋,有考生甚至不作回應。此外,讀錯字亦是考生通病,如將「snack(零食)」錯讀成「snake(蛇)」。

英文科作文亦出現大量錯字,如將「chalk(粉筆)」串錯成潮語「chok(常用於形容拍照時擺出『懶有型』動作如『chok樣』)」。

資深中文科老師陳匡正直言,新高中中文科課時不足,不設古文範文供閱讀,令學生中文水平急速下降。中學生現普遍傾向以看電影、看電視、閱讀網上文章作娛樂,甚少閱讀書籍,故當需引經據典時,只能引述周星馳、成龍等人,在劇中的經典金句或對白,「佢哋諗唔到其他古人或古語,而周星馳成日拍古裝片,啲學生就當咗佢係古人」。

少睇古典文學詞窮亂作

考生作文不時需要引經據典,但《考試報告》指出,胡亂引用是本年度考生常犯毛病,考生不理上文下理,引用大量中西格言、詩詞佳句;詞窮時則自創新詞,胡亂配對哲學家及名人言,有取巧之嫌。

應付考試 無暇閱讀

《考試報告》指出,不少考生今年在作文卷中的取材來自網上傳言,未經消化,寫作如出一轍。胡亂引用亦是今年考生通病,考生不考慮合理與否、不理解引用效果,大量引用語例、名人語句。

考生「創意」驚人,不少考生將字詞張冠李戴,更加自創新詞,但報告指「生造詞」不合乎規範,錯別字嚴重。資深中文科老師陳匡正指出,不少中學生喜愛上網,為應付文憑試通識科,亦花大量時間閱讀新聞,難有空餘時間閱讀文學或古典作品。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中文科林老師亦發現不少學生引用語句千篇一律,離不開愛迪生及愛因斯坦等名人,亦有學生自創語例。

中港矛盾誤為國家大事

通識教育中的政治題考起不少考生。今年通識科卷二,其中一題要求考生分析港人參與國家重大事件的因素,從而提高國民身份認同的另類「國民教育」題目,《考試報告》揭示部分考生誤解題目,只集中引用本港時事,如引述光復上水、雙非嬰兒、限奶令等中港矛盾事件,得分偏低。

第二屆中學文憑考試通識科,考生普遍出現死記硬背通病。《考試報告》指出,卷二延伸回應題,部分考生只嘗試簡單背誦概念、定義,作答時未有清楚分析議題及了解問題重點;有部分考生不論題型,一律使用特定作答框架,堆砌段落作答,忽略多角度思考。

死記硬背 不懂分析

通識試題有題目要求考生解釋是否認為立法會「拉布」會損害市民利益,只有少數考生從公眾利益角度出發,大多將討論集中於權力制衡及有效管治之間,顯示運用相關能力較弱。另有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港人參與國家重大事件的因素,有考生竟以「光復上水」及內地遊客在港鐵的無理表現作答,並判斷這些內地人行為激起港人情緒等,結果因誤解題目要求而得分偏低。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分析,指情況反映考生背誦不懂變通,錯將中港矛盾等社會熱話當國家大事。

語文水準低落 教育何去何從

考評局昨日發表第二屆中學文憑試報告,顯示中英文水準每況愈下,尤其是中文閱讀理解考卷表現最差,全卷九十二分為滿分,考生平均只獲三十點七分,簡直慘不忍睹。

港府改革中學課程,去年開始引入一試定生死的中學文憑試,各間大學也配合三三四新學制重訂收生要求,規定本地考生須取得文憑試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科合格,中文科成為考生能否擠進大學窄門的關鍵之一。可惜結果令人大失所望,近半考生中文不合格,即使其他科目考取好成績,也進不了大學。觀乎考評局舉出的錯誤例子,其中不少是非常低級的錯誤,簡直是笑話百出,既可悲,又可嘆!

中文閱讀理解卷答得最差的一題,是解釋「說夫子之義也」句子之中,「說」字何解?考生普遍解答為「說話」、「游說」,只有少數考生答對「仰慕」之意,這條兩分題目,考生平均只取得零點零六分。除了審題欠佳,考生作文濫用四字詞,部分更自創新詞語,甚至將電影金句當古語,令人啼笑皆非。而英文科表現也好不到哪裏去,考生在作文試卷串錯常用英文字彙,會話不流暢,讀音出錯,可謂比比皆是。

事實上,近年香港學生英語水準下降早已為工商界詬病,認為長遠將損害香港競爭力,沒想到的是,如今連中文能力也如此不濟,真是情何以堪。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大增,全球掀起一股中文熱,香港本應近水樓台先得月,如能把握兩文三語優勢,可望發揮更積極的中介作用,現實卻是優勢變成劣勢,可謂莫大的諷刺。

文憑試考生中文水準低落,有人歸咎於考評局出題太深奧,其實,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港府多年前引入語文教師基準試以來,成績未達標的語文教師大不乏人,但他們仍獲豁免繼續任教,老師自顧不暇,試問學生的語文水準如何提升?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為人師表者自己都解不了惑,遑論為學生傳道,授業。

當然,教育政策混亂不堪,也是教育水準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近十年教育政策改來改去,一時強制母語教學,一時推出上落車機制,一時又實行微調方案,教師和學生變成試驗品,根本無所適從。更加不堪的是,香港社會日趨政治化,爭拗無日無之,整天吵吵鬧鬧,校園也難以寧靜,學生還能夠專心學習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香港教育亂象叢生,學生英文不濟,中文也不行,與國際主流背道而馳,要邁向知識型經濟,又談何容易。教育制度與社會發展脫節,無法培養人才,香港還有甚麼前途可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