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菲律賓人質事件看香港政府的反應能力

梁振英與阿奎諾三世會面後,備受各界指摘,政府要兩度發表聲明澄清梁並無同意人質事件已解決的說法。
緒論
.上星期舉行的東亞領袖高峯會議,特首梁振英抓住機會與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會面,商討三年來一直拖拉未決的菲律賓人質事件,以圖提升民望
.但會面過程中全由菲律賓方面主動,香港方面全程被動,更有甚者,會面內容完全由菲律賓傳媒演繹,將香港方面的要求扭曲並指稱人質事件已解決,因而引發軒然大波
.梁振英因在會面過程中表現不理想,回港後備受指摘,會面被認為不單無成果,更令香港被矮化,受害人家屬亦指梁振英雖然有誠意但表現未符合他們的期望
【1】香港政府的回應
.在過去3年,港府對菲律賓人質事件反映遲鈍,而且有心無力,無法迫使菲律賓政府正面回應事件及給事件一個說法
.今次梁振英與阿奎諾三世會面後,港府再次陷入被動,對整件事的演繹完全由菲律賓主導,港府的表現被越描越黑,備受各界指摘
.直至上星期五,港府一日兩度發表聲明澄清梁振英在會面時的立場,強調梁振英並無同意人質事件已解決的說法
.與以往港府處理危機的手法相比,今次政府的反應速度無疑比以往有所提高,原因何在?
【2】公關災難與撲火
.梁振英會晤阿奎諾三世原本可以顯示特首對菲律賓人質事件的重視,間接反映他對香港市民的關注,與此同時亦可展現他的外交手腕,對梁振英而言,這是一個提升民望的契機
.可是,他一開始就完全被菲律賓政府玩弄於股掌之中,從會面地點、座位安排以至傳媒報道的方式,全部陷入菲方的佈置中,一開始就按對方的劇本演出,注定難有所成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後,特首辦明白到梁振英已陷入一場公關災難,不能掉以輕心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介入,李克強總理高調指出人質事件在中國,特別是香港引起高度關注,要求菲方妥善處理,言猶在耳,菲律賓傳媒再報道梁振英「同意」放下矛盾、港菲關係向前看的訊息,對梁振英造成更大的政治危機
.至此,港府立即作出澄清已變成危機管理必須的第一步,上星期五兩度發聲明就變得理所當然
.事件發展至此,梁振英已不可能因「出色」政績而加分;相反,能夠將災難的傷害範圍控制已屬難能可貴,止蝕是首要考慮因素
【3】一些延伸思考
◎為何梁振英在港菲會面中被矮化?
.香港其實由始至終不是一個完全擁有主權的地區或國家
.香港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經濟實體,但在政治上,香港只是一個「次主權」地區,在國際政治上往往不能夠與其他國家平起平坐
.在港菲會面中,阿奎諾三世與梁振英的會面安排,更似一個國家之首與一個外國部長級官員會面的情況,讀者可以將之演繹成是菲方有心的安排,假如香港傳媒向菲國政府作出質詢,相信菲律賓大有機會搬出「次主權」的概念作出冠冕堂皇的回應
.再者,香港「次主權」體的現實亦可解釋到香港政府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局限性,亦可解釋到中央政府對香港在外交事件上支持的重要性
◎李克強的講話反映中國政府對菲國人質事件的立場
.中國政府的外交辭令非常嚴謹,不同的說法反映中國政府對相關事件立場的強硬程度
.例如,在釣魚島與日方的衝突中,中國政府的聲明中經常提及日本不要低估或傷害13億中國人的感情,這反映了事情的嚴重性
.相反,在人質事件中,中國政府強調菲律賓政府要顧及中國人特別是香港同胞的感情
.箇中分別便是中國政府對人質事件的基本立場局限在香港與菲律賓之間的層級,而未去到中國與菲律賓政府之間的層級,對菲律賓的壓力也不算太大
【4】總結
.外交問題從來不是香港政府的強項,香港的官員亦未曾有過相關訓練及實際運作經驗
.今次不成功的梁振英-阿奎諾三世會面,正好反映出港府官僚系統在外交問題上的不足,事後有必要檢討並訂立相關標準作業程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