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超級區議會增加民主程度嗎?

2010年通過的政改方案,決定了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模式,除新增五席地區直選,還新增了五席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比較上屆和今屆的選舉制度,香港選舉的民主程度有增加嗎?
何謂「超級區議會」?
2012年立法會選舉增至70席,地區直選與功能界別比例不變,各佔35席。較特別的是,新增五席「區議會(第二)界別」功能界別,由區議員擁有參選權和提名權,並由全港未有其他功能界別投票權的選民一人一票選出。
為甚麼叫「第二」界別呢?因為功能界別中早有一個「區議會功能界別」,這個界別的議席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因此,是年選舉此界別已易名為「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新增的便屬「第二」界別。
前文談及,功能界別原罪包括代表性不足,選民人數少得可憐,選民資格模糊,而且功能界別選民一人便有兩票,違反平等政治權利的大原則。反觀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與傳統功能界別最大的分別,便是代表性大,選民人數多,選民定義清晰。根據官方數字,這個界別的登記選民人數約為322萬人,平均60多萬人選出一個議席。換言之,當選議員很可能以數十萬票當選,遠高於地區直選的議員,而且這些議員先要經歷區議會選舉才能晉身此界別的候選人,故坊間及媒體都以「超級區議員」稱之。另外,此界別也令全港選民同時擁有兩票,跟傳統功能界別看齊。
彭定康「新九組」方案
因此,新增五席功能界別,有人稱之為「變相直選」。事實上,這種選舉模式在1997年前也曾曇花一現。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上任後,在當年的首份施政報告提出政改方案,改變最後一屆立法局(「立法會」乃回歸後的易名)的組成及取消所有區議會委任議席。這個方案除大幅增加直選議席,還增加九個功能界別,故坊間一般稱之為「新九組」方案(九組為「漁農、礦產、能源及建造界」、「紡織及製衣界」、「製造界」、「進出口界」、「批發及零售界」、「酒店及飲食界」、「運輸及通訊界」、「金融保險地產及商業服務界」及「公共、社會及個人服務界」)
新九組方案跟1992年前及回歸後的功能界別最大不同之處,是該選舉方法可說是「變相直選」,因為方案大大提升了界別的選民人數任何在1991年人口普查中報稱從事其中一個行業的在職人士,都會自動成為新九組其中一組的選民。換言之,新九組功能界別是一人一票產生的,當時選民數目高達106萬。
不過,新九組方案在回歸前只舉行了一屆,因為當時北京政府對方案大表不滿,原因自然是不希望香港有真正的民主普選,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選舉結果,讓親中派在回歸後加入立法會。彭定康的變相直選方案令中方大怒,當時任職港澳辦主任的魯平更把彭定康罵作千古罪人。最後,北京政府宣佈立法局將不會過渡97,並決定另起爐灶,在97年成立過渡性質的臨時立法會。
超級區議會是好是壞?
不過,香港回歸十多年,港人已盡睹功能界別的問題和對香港的潛在禍害,故最大期望還是落實全面普選,取消功能界別。
事實上,新方案只是略略提高了民主程度,香港仍然有30席傳統功能界別是不爭的事實。更有人認為,此方案鞏固了功能界別的地位,令功能界別「千秋萬世」。這反映了人心思變,因為在回歸之初,仍然不少人支持沿用彭定康的新九組方案,但時至今日,似乎大部份香港人也不再願意看見任何形式的功能界別。
另一派意見認為,新方案的民主程度雖然只是輕微提升,但總比原地踏步好,至少,這個方案並沒有倒退。支持方案者接受「一小步比原地踏步好」的最大原因,是中央政府根本不會讓全面普選的方案在2012年通過,故採納過渡方案讓更多選民投票,總比一成不變好。
結果,政改方案也令泛民主派分為兩派,並形成互相攻擊的對峙局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