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定義及相關概念:
• 新聞自由是指在一個國家內,人民擁有自由發表言論的自由,同時新聞界(包括報紙、電視台、電台等媒介)擁有採訪、報道、出版的自由;同時奉行編輯自主,不受干預
• 新聞自由也被稱為是除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權」或「監察權」
• 各國政府多將新聞自由納入憲法內,《基本法》第二十七條列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
• 2010年香港在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指數178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34位,而中國則名列171名,是排名的倒數第八位。香港經濟自由度長期名列世界榜首,為何新聞自由度卻遠遠落後,這點真值得我們深思,以下進行探討:
• 新聞自由也被稱為是除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權」或「監察權」
• 各國政府多將新聞自由納入憲法內,《基本法》第二十七條列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
• 2010年香港在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指數178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34位,而中國則名列171名,是排名的倒數第八位。香港經濟自由度長期名列世界榜首,為何新聞自由度卻遠遠落後,這點真值得我們深思,以下進行探討:
特區政府涉嫌干預新聞自由例子:
• 更改通訊系統(2004年):2004年12月起警方使用第三代通訊系統使傳媒不能監聽市民求助的資訊,此後記者只能依靠警方公佈的突發新聞資訊。2009年下半年每日發放的突發新聞只有2.7宗,只及接獲罪案宗數的1.27%,數量少,時間延誤嚴重,妨礙新聞報道
• 副總理訪港事件(2011年):政府在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干預採訪,只在少於一半活動安排傳媒採訪,其餘則由政府新聞處發官方稿件;以及警員阻擋電視台鏡頭的「黑影」事件等,都顯示政府干預新聞自由
• 國家主席訪港事件(2012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訪港期間前往舊啟德機場考察,期間《蘋果日報》記者詢問有關六四民主運動的問題,被香港警察無理帶離扣留15分鐘,更顯得政府干預記者的正常採訪自由
• 副總理訪港事件(2011年):政府在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干預採訪,只在少於一半活動安排傳媒採訪,其餘則由政府新聞處發官方稿件;以及警員阻擋電視台鏡頭的「黑影」事件等,都顯示政府干預新聞自由
• 國家主席訪港事件(2012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訪港期間前往舊啟德機場考察,期間《蘋果日報》記者詢問有關六四民主運動的問題,被香港警察無理帶離扣留15分鐘,更顯得政府干預記者的正常採訪自由
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在於:
(一)制衡政府權力:香港雖實行三權分立,但立法會由建制派(保皇黨)佔大多數,除了部份泛民主派議員在議會抗衡政府權力外,也需要新聞媒體以社會輿論制衡政府。例如2003年政府強行將23條立法,保皇黨在議會票數佔優,媒體則扮演抗衡角色,在報紙媒體大肆評論引起社會關注,最終引發50萬人遊行而制止立法
(二)監察政府官員:在新聞自由情況下,媒體可對政府官員進行有效監察,防止濫用權力,知法犯法,貪污受賄等情況的出現。例如在2012年有新聞媒體揭發前特首曾蔭權接受富豪款待、眾高官僭建等。新聞監察有效讓官員自律
(三)監察整體社會:新聞自由不但監察政府權力,同時也監察整體社會。例如環境污染、食物安全、民生狀況、為弱勢社群發聲、揭示社會不公平事等。這些都有助社會找出不足之處,長遠促進政府、社會團體、市民改善社會狀況(例如2012年各報刊報道上水水貨客霸佔街道,自由行導致街道擠塞,是促使政府暫緩擴大自由行計劃的原因之一)
(四)建構公民社會:在新聞自由情況下,不同的媒體可以向市民提供不同方面的資訊和評論,給予公眾更多角度的分析。不但能令社會更為多元化,也能讓市民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增加公民意識
(五)市民宣洩不滿:無論在甚麼社會制度,推行甚麼政策,都總會有人不滿。而新聞自由正正給予市民發表意見,宣洩不滿的機會,作為社會的「安全閥」,減低人民無法宣洩而最後訴諸暴力的情況(北非茉莉花革命正是因為人民不滿無法正常宣洩而爆發)
(二)監察政府官員:在新聞自由情況下,媒體可對政府官員進行有效監察,防止濫用權力,知法犯法,貪污受賄等情況的出現。例如在2012年有新聞媒體揭發前特首曾蔭權接受富豪款待、眾高官僭建等。新聞監察有效讓官員自律
(三)監察整體社會:新聞自由不但監察政府權力,同時也監察整體社會。例如環境污染、食物安全、民生狀況、為弱勢社群發聲、揭示社會不公平事等。這些都有助社會找出不足之處,長遠促進政府、社會團體、市民改善社會狀況(例如2012年各報刊報道上水水貨客霸佔街道,自由行導致街道擠塞,是促使政府暫緩擴大自由行計劃的原因之一)
(四)建構公民社會:在新聞自由情況下,不同的媒體可以向市民提供不同方面的資訊和評論,給予公眾更多角度的分析。不但能令社會更為多元化,也能讓市民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增加公民意識
(五)市民宣洩不滿:無論在甚麼社會制度,推行甚麼政策,都總會有人不滿。而新聞自由正正給予市民發表意見,宣洩不滿的機會,作為社會的「安全閥」,減低人民無法宣洩而最後訴諸暴力的情況(北非茉莉花革命正是因為人民不滿無法正常宣洩而爆發)
通識考試首重多角度思考:駁論
• 新聞自由允許不同媒體發表不同意見,例如X傳媒經常發表一些反政府言論,容易造成社會分化,不利建構和諧社會
• 駁論:首先和諧並不等於單一聲音的存在,不同立場者求同存異也可達致和諧。基於新聞自由,其他不同意見的媒體/個人也可對X傳媒作出反駁及批評,據理力爭。如X傳媒理虧或無的放矢,讀者自會離棄及最終關門大吉。新聞媒體之間也互相監察,這就是新聞自由的精髓所在
• 新聞自由令傳媒集團手握無形大權,動輒批評政府官員和政敵,甚至可以肆無忌憚干預選舉,嚴重扭曲香港政治生態
• 駁論:香港是一個法治之區,獨立的司法制度既保障新聞自由,同時也制裁違法的傳媒機構。如某傳媒機構作出失實報道,違法干預選舉,受害者擁有控告該傳媒機構的權利。至於制裁力度不足,則是立法會議員修改法律的責任了,不能歸咎於新聞自由
• 駁論:首先和諧並不等於單一聲音的存在,不同立場者求同存異也可達致和諧。基於新聞自由,其他不同意見的媒體/個人也可對X傳媒作出反駁及批評,據理力爭。如X傳媒理虧或無的放矢,讀者自會離棄及最終關門大吉。新聞媒體之間也互相監察,這就是新聞自由的精髓所在
• 新聞自由令傳媒集團手握無形大權,動輒批評政府官員和政敵,甚至可以肆無忌憚干預選舉,嚴重扭曲香港政治生態
• 駁論:香港是一個法治之區,獨立的司法制度既保障新聞自由,同時也制裁違法的傳媒機構。如某傳媒機構作出失實報道,違法干預選舉,受害者擁有控告該傳媒機構的權利。至於制裁力度不足,則是立法會議員修改法律的責任了,不能歸咎於新聞自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