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矛盾

何謂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泛指個人對出生地、居住地及祖國的認同
‧除了在個別民族組成複雜的地區,如俄羅斯車臣共和國及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等,人民對居住地及國家的認同一般不會出現太大衝突
‧可是香港的情況比較特殊,回歸前和回歸後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與本土意識存在相當矛盾
‧特別是踏入2012年以後,本土意識及國民意識的矛盾更加尖銳化
‧本文旨在探討香港人本土意識形成的原因,以及本土意識與國民意識衝突的原因
香港本土意識形成的來龍去脈
‧從前學者說香港是英國「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也有人說香港人存在着濃烈的過客心態
‧無論如何,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大致上在1967年暴動以後出現
‧一方面,1950至1970年間,大量內地人用種種方法來到香港,他們在國內的生活環境不好,不少人更受過政治迫害,他們並不認同當時國內的共產政權,亦間接不接受中國人的身份
‧那麼,當時香港人會視自己為英國公民嗎?
‧除了極少數「高級華人」外,大部份香港居民不會當自己是英國人,而當時的殖民地政府也不會將本土華人當成英國公民看待
‧既然當時香港人對國民身份不太認同,同時又不可能將自己當做英國人,久而久之,一種模糊的香港人意識逐漸形成
‧另一方面,1960年代末期,「六七暴動」後英國殖民政府在香港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大規模興建公屋、免費教育以及推動香港本土文化,加上當時香港的階級向上流動性相當強,造就了不少香港人成功奮鬥的故事,「香港傳奇」或香港精神油然而生
‧正因為香港在70至80年代的成功,進一步強化了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因而香港人長期對中國存在疏離感
中國的改革開放與97回歸
‧1979年時任港督麥理浩訪問北京時,當時的中央領導人鄧小平明確指出,中國要收回香港的主權
‧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確定了香港的前途,亦造成80、90年代香港龐大的移民潮。因為不少香港人怕共產黨,當年他們由內地逃到香港,如今共產黨即將來到香港,他們只好再逃去別的地方
‧至於種種原因不打算或無能力移民的人,他們對中國的心情是複雜的,幸好80年代中國政局相對穩定,而且中國亦作出「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承諾,暫時將香港人的情緒安撫住。不過「六四」的發生又一次刺痛香港人的神經,亦形成1990年代另一波移民潮出現
回歸後的中港矛盾
‧97回歸前中國發展尚算順利,而香港的經濟亦處於高峯期,經濟上的成就暫且將中港兩地身份認同的矛盾淡化
‧回歸初期,各項調查顯示香港人在身份認同上,普遍接受自己同時是香港人及中國人的兩個身份,只是相對重要性有差別而已
‧不過,本土意識與國民意識的和平共處時間並不長久,特別是當董建華政府未能滿足香港人的期望時,市民矛頭不單指向特區政府,更指向扶植特區政府的中央政府
‧03年「沙士」後,香港經濟一池死水,中央以CEPA及自由行支持香港經濟復蘇,卻埋下日後的「計時炸彈」
‧03年開始的自由行一路擴大,到2011年自由行來港旅客一年已達2,800萬人次,加上其他國內高消費族群來港消費,逐步改變了香港人較內地人優越的感覺
2012年的衝突
‧年初國際名店D&G的保安員允許內地遊客拍照,卻阻止本地人做相同的行為,引起公憤
‧背後的原因除了涉及對本地人歧視外,亦牽涉到本地人與內地人的深層次矛盾
‧香港人難以接受在本地受到歧視,因而激發起強烈的反彈及本土意識
‧再者,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情況在過去兩、三年間越演越烈,終於導致本地居民無法忍受下去而作出強烈反彈,不知不覺間香港的本土意識進一步被激發
‧早前的光復上水行動,起因亦是水貨客影響到本地居民的生活
‧香港自治運動亦可被視為本土意識與國民意識的一次碰撞
結語
‧早在20世紀70年代,香港已有明確的本土意識
‧回歸後,特區政府嘗試大力提升港人國民意識,但遇到巨大阻力
‧近年本土意識與國民意識之間出現劇烈衝突,主要是本地與內地發展情況變化使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