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開發東北與可持續發展政策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政府計劃發展新界東北,村民卻希望捍衞他們僅能把持的家園。
1.緒論 :何謂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可滿足他們需要的發展模式
‧香港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在社會大眾和政府群策群力下,均衡滿足現今一代和子孫後代在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方面的需要,從而令香港在本地、國家及國際層面上,同時達致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及環境優美。」
2.東北開發計劃
‧香港自1960至1990年代合共開發了9個新市鎮,解決當時香港人口膨脹的問題
‧回歸以來,香港人口增長放緩,新市鎮的開發速度亦降低;過去15年,香港未有新市鎮落成
‧不過早在1998年,政府已開始研究在新界東北、上水、粉嶺一帶開闢第10個新市鎮
‧2008年曾蔭權的施政報告中進一步落實上述建議,並且將之視為香港21世紀初的10大建設項目之一
‧2012年,東北開發計劃進入最後諮詢階段時,卻引發當地原居民、非原居民、保育人士及發展商的爭議
‧除了政治因素,東北開發計劃能否符合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潮流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3.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一般而言,開發新市鎮是香港重要的建設項目,除了興建大量公、私營房屋外,政府亦要增加大量基本建設,從而帶動建造業的景氣以及創造就業機會
‧除了建造業以外,人口增長必然增加服務業需求,街市、商場、食肆自然會在新市鎮開業;再者,基本的教育與醫療等社會保障設施亦會隨之而來
‧不過,假如新市鎮的就業機會僅局限於上述「低增值」行業,新市鎮所能提供的就業服務將相當有限,難免重蹈天水圍及東涌的覆轍
‧新界東北遠離香港市中心,較接近深圳,近年香港大力發展教育及高技術產業,並且多與深圳合作,例如落馬洲河套區發展。假如香港將新界東北發展區與教育及高科技產業開發聯繫起來,東北區的經濟發展價值將大為改觀
4.可持續發展的社區
‧東北開發計劃的爭議不僅是土地利用問題,有人擔心東北會變成「深圳有錢人的後花園」,並且進一步侵害「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自主權
‧與此同時,亦有人指出東北開發區的樓宇密度太低,只會變成一個中產社區,對真正需要改善居住環境的草根階層沒有太大幫助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香港草根以至中產階級的居住條件,在世界已發展地區中處於低劣水平,社會共識是我們需要大幅增加樓宇土地供應並且減少市區的「牙籤樓」、「屏風樓」數目,因此開發市區以外的土地勢在必行
‧開發新界東北時,不妨將草根及初級中產的住屋需求列為優先考慮因素,例如以「港人港地」政策限制非港人購買樓宇的機會,加上限制單位面積以增加供應量,協助更多購買力較低的初級中產一圓置業夢
‧至於公營房屋與私營房屋比例方面,也可向公營房屋方向傾斜,以加快舊區重建及改善草根階層的生活條件
‧誠然要令社會進步,單靠房屋政策確實以偏概全,基建運輸以及就業規劃必須與房屋政策配合,才可加強社會公平性
5.環境保育
‧開發新市鎮自然涉及環境保育的問題
‧首先,政府必須解決收回農地以及遷拆村落的問題。可行方案包括在新市鎮範圍外另覓土地將整條鄉村重建,以保留當地村落特色及村民的人脈
‧與此同時,不打算放棄耕作的農民亦可在政府安排協助下,在新界東北幾處有機農業發展區復耕
‧至於在開發過程及新市鎮落成後,政府亦要評估對附近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上水一帶嚴重的水浸問題會否在開發新市鎮後進一步加劇
‧另外,新市鎮可能造成的污染亦不容忽視,雖然政府強調新市鎮以環保為其特色,但在具體運作上亦需要長期監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