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70%白老鼠死先 DSE咁得人驚

首屆文憑試學生成績不理想
上星期考評局公佈首屆新高中文憑試(DSE)取得入大學基本成績的考生不足三成,即73,000名考生中只有約22,000人取得4個主科內中、英文Level 3及數學、通識Level 2的成績。起初,社會輿論認為新高中文憑試較AL(高級程度會考)淺,理應考生成績較理想,為何考試結果與期望有一段距離呢?
「水平參照」是一套全新的考核模式。
數學公式計算
DSE四個主科及格率約75%;四個主科全部及格的機會= 0.765×0.765×0.765×0.765 = 0.342
減去中英取得Level 2的學生人數後,2233成績在數學計算上是合理的結果。
DSE國際認受性問題
眾所周知,AL是國際上第2艱深的大學入學試,其成績在學生投考英聯邦大學時廣受認可;但隨着國際間普遍接受4年大學、6年中學的教育制度後,香港亦跟隨國際趨勢改行6年制中學、4年大學學制。相對於AL而言,新高中的內容無疑較淺白,但同時亦引起教育界對DSE文憑試認受性的質疑,假如DSE對考生水平過份寬鬆,對DSE在國際的認受性將成疑問。
第一屆文憑試成績於本周五才公佈,不少家長已為子女張羅升學的資料。
都是「新」惹的禍
DSE考試放棄了在香港推行近半個世紀的「拉Curve」評分方式,改行「水平參照」模式評分,並且大幅加強「校本評核」及加入「其他學習經歷」(OLE)。不論對學校、教師還是學生,DSE均是一套全新的考核模式。
既然無往迹可尋,師生惟有以教育局的文件為依歸,展開教學活動。可是,眾所周知,教育局文件的理想情況與實際的教學環境可以差天共地,師生惟有因應校本情況各施各法,「靈活變通」。
從前,教師可以依靠書商出版的教學配套材料而增潤教學內容;可惜,新高中對出版商來說亦是新挑戰,市面上第一版教科書的質量亦平平,部份教學配套根本偏離DSE的考核內容,對師生幫助不大。故此,在過去3年的DSE教學中,不論教師還是學生亦是「白老鼠」,成績不理想已是意料中事。
學生求學,努力上進,無非為爭取升讀大學學位。
人人有資格考大學
傳統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制度中學生要取得考大學的入場券最少要經歷兩個公開試,再加上中三派位把關,中三升中四將一批根本不適合入讀文法中學的學生分流,中五會考再將不太適宜修讀傳統文理商大學課程的學生再分流;到了中六,全港只剩下三萬餘名預科生,繼續向大學路進發,基本上他們已經歷過公開試洗禮,亦是成績較良好的學生。
他們聚首一堂在全港500間中學的預科班裏,絕大部份人以考入大學為短期人生目標。因此,教育界普遍認為預科班學生的學習態度最好,也最容易教導。
現在中三學生基本上一定可以升中四,而中四絕大部份學生可以直升中五、中六,令到2012年有73,000名學生參與DSE考試,亦即大學入學試。人數多了,水準參差了,其實是很自然的現象。
再者,現在中六班的學習氣氛無可否認差過以往的中七預科生,而與舊制下中五會考班的情況相似,人多而欠缺凝聚力,也沒有全班一致的目標,老師難教,學生也難以發揮互助、互相支持的作用。
資訊混亂
以往,大學收生數據呈現出各系各科的基本收生水平,學生、教師有法可依,並且為自己的出路定位。
可是,新制下大學聯招(JUPAS)收生標準沒有往績可作參考,而各大學提出的收生要求更低得令人啼笑皆非。
不過,過低的最低收生要求卻被不少人士演繹為大學入學要求,有中學更以學生四個主科2222為教學目標,而學生亦相信由Level 1成績上升到Level 2,已經是了不起的事情;坊間更傳聞有第3組別中學鼓勵學生報讀相對「低要求」的護理學系(其實絕非事實)。在資訊不靈通的情況下,甚麼不合理的現象也會發生。
前路
當第一屆文憑試成績於周五公佈後,而各大學在八月中開始取錄首屆文憑試畢業生後,數據逐步流出,大家就會對DSE、JUPAS等息息相關的學業前途問題有較精確的掌握,「資訊迷霧」也會被撥開,大家就會從自我感覺良好的幻想世界返回現實世界,為學業而努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