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惡蝨咬人

理應時刻保持清潔衞生的醫院內窺鏡中心,竟發現昆蟲出沒。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有清潔員工發現,該院內窺鏡中心疑有大量「蝨」,更指有職員遭咬傷。院方承認,該中心一個存放雜物的木櫃發現嚙蟲類小昆蟲「卜泥」(又稱書蝨),院方隨即加強清潔及加密滅蟲次數,情況已改善,又證實中心的確有一名員工曾求診,已按醫生建議將員工調離中心以外工作,強調病人服務不受影響。立法會議員形容事件「恐怖」。
用過的內窺鏡先以人手清洗,再徹底機洗。
(又稱書蝨)卜泥
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被指有昆蟲咬傷員工。
黃大仙醫院內窺鏡中心的木櫃發現有「卜泥」。

有黃大仙醫院清潔員工報稱,本月初內窺鏡中心有多名員工被「蝨」咬傷,醫院高層調查後亦確認有很多「蝨」。該員工指,院方圖隱瞞事件,稱員工僅皮膚敏感,並非被「蝨」咬。

女清潔工手腳現紅疹

記者到該內窺鏡中心了解情況,有員工亦稱曾聽聞有女清潔工懷疑被「蝨」咬傷,手腳皮膚有「一撻撻」紅疹。

院方回覆稱,在內窺鏡中心一個用作洗鏡的房間,發現一個擺放清潔用品及雜物的木櫃內有嚙蟲類小昆蟲「卜泥」,但無透露「卜泥」數量。院方稱,嚙蟲一般不咬其他生物,但對員工聲稱遭嚙蟲咬傷表示關注,會跟進了解。院方證實,該中心一名員工曾求醫,部門按醫生建議,安排該員工調離該中心。院方已加強清潔及加密定期滅蟲次數,強調滅蟲工作未影響病人服務。中心員工有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訓,也可使用防護裝備。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醫院櫃竟然有蟲,係咪通風同空調唔夠?就算啲蟲唔咬人,都好難唔令人擔心衞生問題。」她表示,市民認為醫院環境、醫護人員着重衞生,出現昆蟲情況令人憂慮。部分醫院歷史悠久,設施相對殘舊,倡當局加快重建,但明白資源分配問題,非短期可實行,因此做好管理非常重要。

專家:傳播病菌機會微

曾經為其他醫院滅蟲的香港殺蟲業協會公關主任蔡炳然表示,一般來說,醫院須殺滅老鼠、曱甴、蒼蠅及蚊子,使用殺蟲水可一併殺死「卜泥」,他指從未聽聞醫院有嚙蟲類昆蟲而要滅蟲。蔡說:「若果有隱蔽位就易孳生昆蟲,有木櫃就有隱藏點。

舊式醫院可能多啲隱蔽位,新醫院病房較開揚,呢類問題應該少啲。」他認為,存放醫療儀器的房間定期清潔消毒,出現「卜泥」應是偶然問題。黃大仙醫院有四十九年歷史,主要提供延續護理及胸肺科疾病服務,設有五百多張病床。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表示,「卜泥」不是寄生蟲,一般不咬人,也不是常見的致敏原,對人體威脅相對較蜱、蟎為低,「有啲人畀佢爬過隻手,可能出現敏感。」他說,「卜泥」將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常見病菌傳染人的機會很微。

陳年木櫃濕氣重疑種禍

香港腸胃內視鏡中心顧問醫生朱建華指出,內窺鏡每次用畢後都要徹底消毒,因此一般在檢查地點設有洗鏡房。
洗鏡機能為內窺鏡徹底消毒。

由於洗鏡房濕氣比較重,需要較頻密清潔,所以儲物櫃最好使用防潮木板或膠板,避免發霉;牆壁、地板亦應該使用不滲水的物料,例如瓷磚或無縫隙的地板,方便清潔。他估計,較舊式的醫院洗鏡房,儲物櫃可能沿用陳年木櫃,濕氣重或引致昆蟲孳生。

洗鏡頻密 少放密封櫃

他透露,洗鏡房內設有洗鏡機,如「洗碗碟機」一樣自動清洗內窺鏡。大部分診所或治療中心,會先以人手把內窺鏡外圍及有坑紋的部分用牙刷、刷子清潔,再用鋼索通過內窺鏡喉管部分,移除體積較大的污穢物,然後再放進洗鏡機清洗。由於每日洗鏡次數頻密,清潔用具一般放在乾燥架上,方便使用,不會特別放進密封的儲物櫃。

他又指,護士每日放工前需以一比九十九的漂白水消毒洗鏡房,包括地板、洗手盆上的工作台,防止細菌孳生。由於洗鏡機運作時散發少量有毒氣體,因此根據廠商指引,洗鏡房內應設抽氣系統,將室內氣體排出室外。

「卜泥」家居常見最愛木製品

嚙蟲種類達數百種,其中一種叫「書蝨」。滅蟲專家表示,俗稱「卜泥」的書蝨是本港家居常見昆蟲,牠們主要棲息於潮濕的木製品內,包括木櫃、木製牆腳線等,靠吃紙屑纖維及真菌等維生,不會「咬」人。在木櫃發現的嚙蟲,以書蝨居多。

三招齊下 兩周杜絕

香港殺蟲業協會公關主任蔡炳然表示,書蝨也分數以百計的種類,體形較螞蟻還小,身長約一至兩毫米,外形呈褐色及灰色;部分有翅膀,部分沒有。書蝨一般吃真菌、樹葉、紙屑等,部分品種還吃穀物及麵粉。蔡稱,書蝨不會咬人,屬滋擾性昆蟲而非害蟲,估計人類接觸書蝨感痕癢,以為被咬,或屬「心理作用」。

蔡炳然稱,若不及時處理,書蝨繁殖數量驚人,「最多見過成幅牆都係」。防治書蝨,可透過物理及化學方法處理。可用玻璃膠把木製品及牆腳線的縫隙封住,阻止書蝨進出。另可定期以抽濕機、吸濕劑吸走木製品「水氣」,保持木製家具乾爽不潮濕,減少真菌生長,斷絕書蝨的食物來源,減低其繁殖數目。若書蝨數量太多,可噴灑滯留性的普殺性殺蟲水。若同時三招齊下,出動吸濕劑、玻璃膠及殺蟲水,一至兩星期內應可杜絕書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