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下,與年紀俱增的退化性疾病患者有增無減。近年最引起大眾關注的應該是有不少退休領導、學者及名人都會患上不能幸免的Dementia:「認知障礙症」。
大家可能會問Dementia不是譯作「老人癡呆症」嗎?原來Dementia在全球的華人社會也有不同的譯名:中國官方沿用「癡呆症」;台灣採用「失智症」;而香港近年經過多番討論後,已接納了「認知障礙症」為正式譯名。另一方面,市民大眾也接受了俗稱的「腦退化」。
根據國際認知障礙症協會的統計,全球每四秒便發現一名認知障礙症患者。雖然Dementia的譯名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希望能令更多的人提高警覺,預防自己也留心身邊的人是否已出現認知障礙的徵狀。作為醫護人員更希望大家能在認知障礙症的前期:「輕度知障礙」出現的時候及時求醫,才可以提高各種治療的功效。
認知障礙症常見的徵狀:
1.失去近期記憶(重複問問題、說同樣的事)
2.不斷找尋個人用品及財物
3.混淆時間及方向(忘記日子、迷路)
4.溝通困難(難以用語言表達或理解)
5.專注力及運算有困難(錯誤找贖金錢)
6.執行熟悉的工作感吃力(煮飯、做家務)
7.邏輯及判斷力減退(太高估自己、做事不顧後果)
8.失去應有反應及主動性(對人漠視不關心、長期呆坐)
9.情緒及性格轉變(焦慮、憂鬱、喜怒無常)
10.思想、行為變得怪異(相信被人偷竊、毒害或有幻覺)
現時大部分的教育資訊集中介紹認知障礙症的徵狀,例如上述常見的十大警號,卻很少提及當中需要安排進一步的身體檢查,以及要分辨認知障礙症的多種成因,才能對症下藥。除此之外,外國的研究已指出,支援認知障礙症病人的社會成本是遠遠超過政府負擔着的開支,公營或受資助機構的服務提供者受到百上加斤的壓力,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