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超強回歸與大國崛起

1.引言
‧ 21世紀初是中國崛起的時代,亦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轉趨惡化的時代。
‧ 另一方面,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後,美國減少了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力量,形成勢力真空,給予中國擴展的空間。
‧ 21世紀首10年美國受制於伊拉克及阿富汗的兩場反恐戰爭,直至2008年軍事行動進入尾聲後,才將注意力集中轉回亞洲地區。
‧ 可是,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勢力已大幅增強,成立了「上合」組織,更是東盟重要的戰略伙伴;兩強相遇,東亞地區進入局勢不穩定的時代。
‧中日釣魚台的紛爭、中菲黃岩島衝突背後均有濃重的美國身影。
2.中國崛起與走向海洋
‧20世紀最後20年見證了中國經濟的起飛,21世紀初中國經濟增長令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而中國亦開始由單純的陸權國家向陸權、海權兼顧的方向邁進。
‧中國向東亞地區及西太平洋地區強化影響力的原因包括以下各項:
(a)中國仍需要穩定國際環境,以方便內部的經濟發展及社會整合。
(b)與此同時,中國對能源需求非常巨大,中國強化海空力量以至大幅增強它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存在,正是它對應「馬六甲危機」的部署。
(c)中國內部長期欠缺政治改革,政府以經濟成就及民族主義維繫人心;因此,中國在涉及外交主權的問題上不可能過度軟弱,否則國內民意將出現強力反彈。
3.美國在東亞地區強勢回歸
‧2009年美國國務卿希拉莉訪問東南亞諸國,宣佈美國政府「重回亞洲」的政策。
‧自此以後,美國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以至印度及澳洲的軍事聯繫,亦進一步與日本海上力量合作,力圖對中國形成圍堵格局,力求最少拖慢中國的發展及擴張速度,美國的思路大致如下:
(a)中國在21世紀將成為美國的主要對手,拖慢以至阻止中國的崛起已成為美國國際戰略的主要組成部份。
(b)中國海上力量不濟,而美國海空力量已稱霸世界超過半個世紀,以美國之長在東亞地區壓制中國之短處,對美國而言成本效益相當高。
(c)中國能源主要依靠入口,而南中國海更是中國能源運輸的「生命線」,在南中國海壓制中國當屬上策。
4.碰撞
‧中國與美國絕無意與對方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但美國絕對有意透過代理人向中國挑釁:
(a)日本在北方四島主權及獨島主權問題上灰頭土臉,利用釣魚島問題挽回政府威信,成為對日本政府非常吸引的手段。
(b)美國與日本在北太平洋聯合演習及駐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調動,可見美國背後對日本的支持。
(c)美國恢復與越南接觸並加強在金蘭灣的活動。
(d)美國出售退役軍艦予菲律賓並頻繁舉行軍演,加強菲律賓與中國周旋的信心。
5.中國的困局
‧單純以軍事力量考慮,單計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實力已超過整個東盟海軍的總和,而中國海軍即使與日本海上自衞隊亦足可一戰,但中國卻在新的圍堵中束手無策。
‧從國際政治格局而言,中國以強硬態度回應東海及南海,由於中國在國際傳媒上沒有話語權,被指摘為中國向外擴張,中國威脅論將被進一步炒熱,令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就國內情況而言,今日中國存在着種種社會矛盾,假如政府在國際外交領域上處處被動,民族主義者群起而攻之,民間反對的聲音可能會是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

沒有留言: